close



這部片在台灣上映的時間,我想應該票房不會很好吧,因為這個主題在台灣很難感受到吧。可是卻讓身在美國的我們這一群亞洲人,開始懷疑或是開始觀察美國所謂大熔爐真正的定義。

故事的開始是在本身就充滿爭議的城市"Los Angeles",一個意外的車禍互相對立的人群卻無意之間全部被串連在一起。電影最開始,唐奇鐸飾演的警官這樣說,「這是接觸(touch)的感受。在任何一個城市裡,你走路,你感覺到,你與人們擦肩過去,人們撞到你。可是在洛杉磯,沒有人接觸得到你。我們永遠在金屬和玻璃背後,我想我們多麼懷念那種接觸,然後我們只能去撞上(crash)彼此,只有這樣,才讓我們感覺到些什麼。」。我們看似是如此分開毫無關聯的群體,華人,中東人,白人,黑人,拉丁美洲,分別也代表不同的社經地位。白人,扮演著優秀白領階級。黑人,貧窮偷竊。中東人,猜疑缺乏安全感。華人,非法勾當走私。拉丁美洲,不被信任弱者。或許這就是導演對於這些人種觀察或與生俱來的認定吧。我很喜歡這個subtiltle "When we are moving the speed of life, we are bound to collide with each other" 當我們每日生活在這樣的城市之中,或多或少我們跟這些有色人種都是有互動的,有時候膚色對我來說不是這麼搶眼的感受,但卻總是會在something happened,我們抬頭,原來,他是黑人/白人, whatever. 是的,原來潛意識裡還會去注意他的膚色,他的口音,近而對這樣的一個人有了所謂第一時刻的刻板印象,因而我們將它們歸類。在看的同時我心中就一直出現一個問候,美國真的有這麼discrmination嗎?是我還沒有感受到,還是我把那個該感受的雷達收了起來呢?在美國長大的Steve說,應該是有的,只是不會像電影一樣這麼輕易的就流露出來吧。電影的衝擊只是為了增加你心中那股衝憾力吧。或許就是身處在這樣一個花花世界裡,我們很容易對於是相同背景,相同語言,甚至相同膚色的人卸下心防;相對的,對於不熟悉的人種,首先,我們是有敵意的,是持保留態度,是不是一國的。我們以訛傳訛的知道"他們"都是這樣的人,所以我們要提高警覺,所以當半夜三點坐在紐約地鐵時,看人的眼神也不再是好奇寶寶的大眼睛,而是酷勁的裝出,是的,I belong to here, don't look at me like a foreginer. 

諷刺的是在美國這樣一個自稱自己是文化融爐,民主自由的社會中,層出不窮的歧視卻一天又一天的上演,是根深蒂固了,是那在他皮膚最底下的細胞裡已經被注入這樣的因子。我們都帶著固有的成見來看與你相遇的每一個人。你說,我很難跟他們做朋友,我跟他們tone不一樣,不知道要聊什麼。你對你的生活充滿不滿,總是覺得身邊老是出現和自己不和的人。Sandra Blocks在劇中的角色完完全全呈現了高知識份子對於週遭一切不順己意而焦燥不安的個性。我也曾經聽過這樣的抱怨,我也曾經做過這樣的抱怨。可是來了美國以後,我有一個好深的體認,如果我們還是有這樣的想法,我們還真的是故步自封的井底之蛙,就是因為這裡是美國,這裡有好多你不曾看過的人,好多不曾有過生活態度,若我們還是抱持著我在台灣生活的心態來到這裡,你的眼界又能開了多少呢?那天你問我,我說,我會有衝擊,我會有不滿,但是我會觀察,我會讓自己知道,原來他們就是這樣的,原來我會不喜歡這樣的生活態度。但我至少知道,是的,有一群人他們是用那樣的生活態度活著,你不需要belong to them,但只是你需要知道。你觀察過人嗎?你觀察的只是和你一樣的人嗎?welcome to real worl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克莉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