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同事的父母親從南部找來找她逛花博,分了兩階段,媽媽先上來一週後,隔週換老爸上來。我覺得挺有趣的,便問她,「你家是有小朋友或寵物要顧嗎?還是家裡有開店?所以你爸媽要分批來台北?」

同事回答說沒有,只是單純老爸老媽一起旅行就會吵架。後來他們就乾脆分開旅行比較自在。

我想起上個周末,老媽在跟我分享她爬山之友夫妻間鬥嘴的事情,退休的先生受不了老婆在朋友面前一直把家務事搬上檯面,忍不住開口說了叫老婆閉嘴的字眼。

老媽說看他們這樣覺得很有趣,想起她的父母到了晚年,外婆會跑來跟女兒說,
你爸脾氣真大,我說他兩句,就兇起來了。

我也覺得老媽有趣,因為她在說別人的故事,也彷彿在說自己的故事。

是不是婚姻結褵三十年後,事業目標達到,子女撫養長大各自獨立,其實夫妻之間的任務就剩下互相做伴到老死為止這件事了。

母親的母親那個年代,當年或許是因為相愛,也或許是因為可以一起生活,也或許是上一輩的決定,而選擇了婚姻,隨著五個孩子陸續出世,要一手把五個孩子都拉拔到大學畢業,其實也都到了四十多歲的年紀,想要看著兒女成家,等抱到孫子也都六十歲了,以前的人自以為的壽命沒那麼長,為了家庭,兩人之間的摩擦再大,也想說或許也沒幾年好活,別爭了。


母親的年代,自由戀愛,只生兩個孩子,只不過通常要得拉拔到三十歲才算是可以完全放手。轉眼間,母親六十,兒女三十,父親還在靠近退休的邊緣的為自己的事業打拼,母親一心期待兒女及早成家,生個孫子可以幫忙帶不會沒事做,不然就是為父親操勞的身體而擔憂。然而,現代人壽命還真長,往後還有二十年,甚至再一個三十年,難道人生的寄託都該在孩子和先生身上嗎?

我發現了母親的空巢現象,也無形成了我的壓力,想要生孩子和她做伴的壓力。

那天,她突然跟我說,
那我還是去上點什麼課好了?」我說,「你想上什麼課?」她卻回答說其實她也不知道。

我為母親的茫然感到沮喪,卻為自己還知道該擁有興趣這件事感到安慰。

小時候,我們聽母親說為了這個家有多少擔憂和付出,她總說她以前不是這樣的,可是我們卻不以為意,認為這個婚姻是你選擇的,結婚不就是這樣嗎。

長大後,走入婚姻,我開始懂得在婚姻裡,原來是會漸漸沒有自己,我們磨掉了自己的人生大夢,磨掉了自己的耐性,卻也在覺得一切都受夠後爆發。

很多人都會說,如果都忍受對方三十年了,還有甚麼不能忍的。很巧的,我在這期的親子天下看到了精神科醫師鄧惠文的一篇文章結縭三十年,為何鬧離婚?

我沒有鼓勵我的母親要離開婚姻,也無須質疑過去三十年的付出,只是人生的路還或許有二十年,我渴望她在人生下半場的這一段路上,可以找到為自己而活的理由。

生命的精彩,在於你體驗到你想嘗試的一切,而不是在於你安分守己過完了你的人生。

我很樂意用女兒和朋友的身分陪你尋找下半場另一個精采人生。也原諒你的女兒,我不會全盤接受你的無形壓力,因為這是我的人生,我只會為自己而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克莉絲 的頭像
    克莉絲

    I'm Chris。Something About Woman。

    克莉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